NAVIGATION
Morality
- 师德师风建设及成效
中心党支部于2018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,2020年顺利通过验收。在培育建设期间,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,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通过扎实举措,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,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。
1.坚持党建引领,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
借助中心党支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党建“样板支部”这一契机,建强教师党支部,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提升的重要平台,使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。通过组织集中学习、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、经常开展谈心谈话、组织党员教师与非党员教师结对联系等形式发挥支部的堡垒作用。获批学校“党支部联系班级”重点建设项目,通过党支部联系班级等载体活动,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。
首批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”培育创建单位名单
2.严格考核评价,落实师德第一标准
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,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,并通过集中观看专题片、支部书记谈心谈话等举措帮助教师提高认识、加强整改。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采取“一票否决制”,取消在教师职称评聘、推优评先、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的资格。以党支部为核心,形成多方广泛参与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监督、惩处机制,学科从未发生师德师风失范事件。
3.着力提升年轻教师和海外归国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,厚植家国情怀
加强对新入职教师、青年教师和海外回国教师的指导,通过老带新、结对子等机制,发挥传帮带作用,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育规律、掌握教育方法,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道德情操。通过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、课题申报分享会等形式,着重培养师生的家国情怀。
践行立德树人初心使命,争做新时代“四有”好教师主题教育活动
学科团队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和育人工作,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不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和队伍建设,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,通过学习、培训等方式,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,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,推进“三全育人”有效落实,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学科团队中现有吉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1人(2018)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人(2019),“省高校优秀党员”1人(2016),“市特等劳模”1人(2016),“省师德标兵”1人(2017),省首批“长白山学者”特聘教授1人(2015-2018),“省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第一层次”人选1人(2018),享受“国务院特殊津贴”1人(2016)。
“省高校优秀党员”1人
“省师德标兵”1人
学科教师以黄大年、郑德荣为模范,以身作则、戮力同心,爱岗敬业、踏实工作。中心被市总工会评为“2017-2018 吉林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班组”。2018年至今,中心连续3 年被评为北华大学“三育人”先进集体,2人被评为“三育人”先进个人,1人被评为教学先进个人称号,1人获2019年度北华大学“最美家庭”,1人被评为抗疫先进个人。学校发布《关于表彰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的决定》,在2020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特别表彰中心近五年取得的成果。
荣获2017-2018吉林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班组
连续三年荣获北华大学“三育人”先进集体
在东亚中心教师团队悉心培养和带领下,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得到稳步提升。近三年共主持校级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10项;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。1名研究生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志愿者,1名研究生获吉林省高校优秀阅读推广人二等奖,1名研究生被评为北华大学“阅读推广人”,2人获评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。依托东亚中心研究生会,先后举行了棋艺比赛、师生足球赛、师生交流会、名家学术讲坛、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主题教育等各种活动,开展丰富多彩的“学术沙龙”系列活动,在教育部主办的“新时代高校党建成果展”中定期宣传报道。
1名研究生发表CSSCI论文一篇(导师第一作者)
1名研究生获吉林省高校优秀阅读推广人